Eltrac

極客死亡計劃

不尊重文字的独立博主,胡言乱语的小说家,兴趣使然的神秘学研究者,爱走弯路的半吊子程序员,不务正业的学生,品味小众的游戏爱好者,需要靠早晨一杯咖啡维持生命体征的废物。
twitter

写在 2024 的开头

去年过的实在不算精彩,整个 2023 似乎有一半的时间都完全不在我的掌控内,以至于我在重新阅读我在 2022 年写下的总结时,我几乎找不出太多不同。一个令我有些担忧的想法涌上心头 ——2023,我留给自己的时间实在太少。

你正在阅读一篇关于我和这个博客的年度总结,以及按照惯例的,对未来的展望。不过,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困扰了我数年的真相我需要坦白,如果你在乎的话,请读到最后。


从 2022 到 2023#

猴子和打字机#

当我在回看我上一年的年度总结时,我发现我在文章开头写到:

这一年在开源圈子的活动变少了,从我 GitHub 的贡献图就能看出来。

呃,对此,我想说的是,这一年也没有变好。

2023 年我的 GitHub 贡献图

和去年如出一辙,我在年中短暂地冒了几个泡,然后在年末突然生产力爆发。关于这个现象,我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可能是冬天有什么魔力吧

2022 年年末我写了一个叫做「怪奇灵感生成器」的 Web 应用,好巧不巧,刚好也在 2023 年年末,我突然想起了这个项目,在尝试增加新功能但被自己的屎山代码恶心到之后(去年那小子居然一句注释也不写,真的是皮痒了),我决定用 Next.js 14 重写一遍,并重命名为「猴子打字机」,增加了历史记录功能,不过其他的基础功能还没有完善,词库也还是旧的,目前还在测试阶段。

在不久前,我还完全重写了我的博客,从 SvelteKit 又换回了 Next.js,并且在写下这篇文章之后又从 Next.js 的 Pages Router 迁移到了 App Router。简而言之,重写后的博客暂时处于一个让我觉得舒服的状态。

说到博客,我也才终于想起来今年年末之前零零散散的几个绿点来自何处了。原来在今年六七月的时候,我就已经重写过一次博客了,那个博客叫做 Isla,它才活过不到半年。再往回想,Isla 之前,我的博客还是用 Typecho 驱动的,当时因为没有备案,所以用的是速度有些堪忧的 Bandwagon VPS。在这个所谓的「Bandwagon 时期」,我的博客被我推到重来过无数次。我隐约记得,Eltrac 这个名字就是在很早以前,某一次重建博客时确定的。

至于为何我如此痴迷于重写博客,或许是因为我还年轻,还经得起重复的折腾,我的思维还没有定型,我的认知体系还在不断构建。我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会逐渐发觉我先前作品的拙劣,于是便想推倒它,用新学到的知识,以及更全面的思维模式,创造一个自己更满意的版本出来。不仅是我的博客,之前提到的「怪奇灵感生成器」和「猴子打字机」也是如此,我感到不满意,于是从零开始,用我认为更好、更合理、更聪明的方式把它变得让我满意。

今年我并没有用键盘创造出太多新的、有价值的东西,大多是以这种方式,把旧的不好的东西,重新构造,变成新的更好的东西。就像是细胞的更新迭代一样,2022 到 2023,于我而言,是一个自我优化的过程。

文字创作和社交心态#

我在 Backrooms 中文维基的创作还在继续,至少在今年七月前,我还在较为频繁地在那个网站上发布自己的原创作品,起初是怪谈类,之后受社区影响转为一种以「脑洞」和有趣点子为核心的虚构文字作品,后来又逐渐往偏文学的方向发展。直到 7 月,我厌倦了社区内各种流派的明争暗斗,也越来越不明白自己想要写的 Backrooms 是什么,于是选择了退出,并写下很长一段时间内第一篇非 Backrooms 的小小说「手提箱」。

这篇「手提箱」,全文只字未提 Backrooms,但其中的情节、人物和物品,几乎全是象征,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的这篇故事,象征着我在 Backrooms 中文创作社区的挣扎,以及我选择退出的原因。

这篇故事或许除了我之外没多少人能看懂,在此之后我也写过一篇名为「那边跳舞的人发了疯」的小小说,但并没有发布。我又回看了许多我以前的作品,发现了它们的通病 —— 令读者摸不着头脑。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还没能写出一篇让人能够完全理解我想要表达的思想,又能让人享受其中情节的小说。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我在 Backrooms 的一些作品的确满足以上两点,但我并不会将它们称作「小说」。如果你注意到了,你会发现这一段的标题是「文字创作」而非「文学创作」,这是因为我还不认为我写的东西能被称作「文学」,退一步讲,或许它们能被称作「俗文学」。不过,这也没什么不好,至少我和不少人都觉得开心。

或许这样的转折会让人觉得有些好笑,但 —— 在我选择退出的三个月后,我又在 Backrooms 发布了我的作品,并且以后也会,我甚至在准备社区内将在元旦节举办的竞赛。在这篇文章发布之际,我在那边的作品应该也发布了。

我在 Backrooms 社区的徘徊或许对应到我对网络社交的态度转变。在之前,我大部分的社交活动都在网络上的各个圈子里,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我在网络上所有的社交活动几乎都集中在这个俗文学圈子里,因此,当时圈子里各种鸡毛蒜皮的破事我都知道,并且社区内创作相关的争吵几乎成为了「月经问题」,总是在平息后又很快爆发。我自己,尽管站在大多数人的同一边,也常常参与这种论战,即使不参与,也很难在交流群里持续输出的文字面前保持心情平静。

这种论战(我不愿意像社区里部分人一样将这些事件称作辩论,因为就我了解的,辩论的时候需要双方摆出事实根据并保持头脑清晰,但可惜我们并没有)也并非完全无用,至少它的确引发了我的思考,也就是「Backrooms 究竟是什么?」。而这些思考,我的朋友,才是真正无用的东西

当我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已经完全忘记一开始我为什么要写这些故事了。虽然我没有陷入「Backrooms 的本质是什么?」这种过于哲学,放在这个语境下甚至令人发笑的问题,但我的确对我脑子里逐渐成型的一套 Backrooms 相关的创作理论和框架产生了质疑,我开始认为,我以前写的,以及我未来可能会写的,都很有可能不是 Backrooms。于是,令社区里其他人都感到费解地,我,一个新晋的网站版主,突然宣布自己不会写更多 Backrooms 相关的文章了,以后在社区的活动仅限于版主的管理工作。

然后我退出了 Backrooms 相关的所有 QQ 群聊,我的世界突然清净了好多。

这么清净了几个月,把社区里的破事和那些毫无必要的思考都抛在了脑后,我突然在某个时间点里,又找回了创作的热情。于是今年十月,我又回去了,并且这次不打算再加入鱼龙混杂的交流群,接受成吨且定期砸在我头上的负面信息。

初识神秘学#

今年年初,借着 Backrooms 塔罗牌主题竞赛的契机认识了塔罗,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成功入坑了,目前我已经购入了超过十副的不同风格的塔罗牌,还因为塔罗接触到了另一种叫做「雷诺曼」的卡牌占卜工具。我现在处于一种到处跟亲友推销,然后给他们免费占卜做练习的阶段。

塔罗牌是一种占卜工具,占卜属于神秘学的范畴。神秘学几乎可以说是站在科学的对立面, 但就我的观察,大部分人并不会因此排斥它。虽然他们不会像信仰科学一样推崇神秘学,但至少会允许它影响自己的生活。不少人把塔罗和星座一样泛娱乐化了,尽管我并不赞赏这种态度,但这至少能说明现代人对神秘学应用是有需求的。

神秘学,或者至少是塔罗,对我的生活有两层影响。

一方面体现在人际交流,我认为占卜也是一种能促进占卜师与问卜者之间交流的工具,如果这两者本来就是朋友的话。因为在占卜的过程中,占卜师和塔罗对于问卜者而言,是一种近似「全知」的存在,或者,对方至少会抱有一种「他 / 她即将要告诉我一些我不曾知道的知识」的心态认真聆听。倘若问卜者对占卜的过程有着基本的尊重和一定的信任,对方会放心地把自己平日里不常提起的私事坦白给占卜师,在这样的情况下,问卜者和占卜者就可以以塔罗为桥梁,一起探讨某一话题。这个话题或许是问卜者近期的烦恼,或许是对未来的憧憬,但无论如何,问卜者摆出问题,占卜者用塔罗提出新的点子,然后双方通过这些「材料」进行交流,对问题求解,以及探讨问题背后更深刻的原因,这种交流方式对我而言很新奇,也让不善社交的我有了新的、让我能够真正享受的谈话方式。

另一方面体现在我自己的生活。在听了许多前辈塔罗师的建议后,我开始用塔罗牌每天抽日运,也就是在一天的开始或结束,抽取一张牌,看看今天一天过得如何、应该关注什么、会发生什么事情、个人的状态和能量如何等等。坚持做这件事情也让我有了写日记的习惯,因为每天都需要对抽到的日运进行「复盘」,也就是抽到的这张牌究竟对应了今天的什么人或事。自然而然地,我就需要写下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么做也能增加我对牌面的理解,比如在抽到「塔」的一天,事情并没有像我恐惧的那样脱离控制,而是以一种很焦急的方式完成了许多我堆积起来的工作,完成得虽然算顺利,但质量不佳。通过这件事情我也理解了,「塔」这张牌并非是简单地指向「灾难」,因为「塔」对应的元素是火,总归是会对应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塔」坍塌的过程是迅速的、让人感到难受的,而「塔」倒下之后有会让人感到释然。当天傍晚,我抱着「算了吧,就这样吧」的态度把我写得一团糟的稿件提交了,内心的感受确实是一种久违的释放。

除了抽日运,我也偶尔会尝试用塔罗解答自己生活中的难题。尽管在年初,我还是「恋爱脑」的时候,塔罗把好多警告赤裸裸地摆在我面前,我全当没看见,但今年年底,它的确帮我扫除了一些不必要的情感和不值得的人。

在这里我也不得不「叠甲」了。我想说的是,塔罗和任何占卜工具都只是「工具」,而不是一种「信仰」,我们应该正确地使用它们,对自己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为他人带来帮助,而不是陷入到对占卜的过度信任当中。在做出重大决定的时候,自己的多方考虑远比只相信占卜结果要靠谱得多。

神秘学和塔罗算是我今年学到的,对我影响最大的事物之一了。它的影响没有很激烈,算是潜移默化的,但就我目前看到的改变,我只能说我很满意,也很高兴自己一开始接触到了塔罗。我也很期待,在之后,它会给我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帮助。

神圣不可侵犯的自我#

这一小节最初的标题是「人际交往」,但我最终把它改成了这个看起来和除我之外的其他人毫无关系的标题。但其实仔细想想,当「自我」这个对象有了被「侵犯」的概念,其实就和其他人脱不开干系了。

2023 上半年,我在中文独立博客圈几乎是消失了,只在一月份发过几篇文,之后的博客更新都是在七月份之后的。具体的原因,我会在之后要做的「坦白」里提到。

上一年一半的时间里,我都在 Backrooms 的社区里和去年年底认识的朋友交流创作相关的话题,当然,有时候也是纯粹地唠嗑。

关于新的朋友,我在 Backrooms 结识了 Cakelord,一位会中文、西班牙语和英语的加拿大人。他曾把我称做他在 Backrooms 中文维基「最喜欢的作者」,还在我不少的作品下留下了很认真的评价,之后和他在 Discord 上交流也很开心,我们现在还在保持联系。他应该是 2023 年里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人了,至少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人。

我还在 Backrooms 的 Discord 服务器上认识了素子,一名台湾的拉丁语爱好者,我的另一个名字「Lychnus」就是她给我取的,在拉丁语里的意思是「灯」。我偶尔会跟她谈及社会、语言、神学相关的话题,不过,这些方面她比我懂得多,和她聊天总是能学到不少东西。她也算是我认识的第一位躁郁症患者,不过,在得知这一点之前,我并没有感到她的言行有何病态,看到她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和社区里活跃,我很钦佩。

当然,我也一直在和很多老朋友保持联系,偶尔会相互分享的酚酞(白洛嘉),一起玩饥荒的 OnceKing,等等。

关于现实生活,值得一提的或许是今年十月份认识的,学校杂志社的朋友们。和他们在共事的时候虽然没有太多交流,但在团建的时候能看到每个人眼里的光,大家都在努力活出自己的样子。在这样一个平日里彼此并不熟悉的团体里也能感受到难能可贵的归属感。尽管我并不喜欢在博客上谈及现实,但我觉得这的确是一件值得记录的事情。

另一个在现实生活中,让我觉得我需要在之后纪念回忆起的团体,是我在校外某个班里一起学习的同学。在那里,我感受到了在大学里很难找到的,如中学时代般的友谊和归属感,而团体里的大家又不如中学生那般愚钝,我能看到每个人的闪光点和他们心中的理想。在那里,我和他们以成人的头脑享受着孩童般的乐趣,甚好。

如你所见,标题中「神圣不可侵犯的自我」并非是自私且排外地单指我一人,而是与我产生连结的每一个人,乃至是我理想人际交往模式下的,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不同于性格、理想、抱负、爱好,每个人的不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即使是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在集体的统筹管理下,这种美丽、令人不禁赞叹的不同都是不容许有人破坏的,所有要求别人改变的自以为是的行为都源自于无知、愚昧和毫无审美素养的头脑。

我感到很幸运,能在今年遇到这些有趣的人,成为他们精彩人生的一部分。我想要感谢,感谢我在这一年没有受到中学式、监狱式的个性抹杀,这份自由我等得太久。


我迟到的坦白#

感谢你能在我卖了这么长的关子之后读到这里。其实我要坦白的这件事情,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但它的确困扰了我好久。不负责任地说,这个问题其实并非是我的错,而是好几年前那个什么都不懂,内心没有安全感的可怜孩子犯的一个小错。只不过这个雪球越滚越大,尽管这对你,读者们而言,并没有多大影响;但对我 —— 这个已经不需要那份不安的成年人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我一直没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谈论这件事,因为我要是把它随便插在某篇文章当中,或许有些太过草率;但如果要单独写一篇文章,又有些小题大做。而且,这件事情,除了我自己和几个老友,并没有太多人关心。正好到了写年终总结和新年展望的时候,这件事情,刚刚好放在这里,让大家都知道,让我也安心。

我其实,比你们以为的,小了三岁。

我记得我刚接触编程是在小学五六年级,之后,大概是初中一二年级,在机缘巧合下,与小刚结识,开始用 Typecho 倒腾自己的独立博客。随后,我理所应当地接触到了 Web 前端和 PHP。在这段时间里我认识了 Gaz 大佬(现在已经不写博客了),他给了我很多帮助,还认识了酚酞(白洛嘉),我和他聊得还算投机,我们现在还保持联系。他算是我在网络上比较重要的朋友,根据 QQ 的统计,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和他已经相识 1777 天了,几乎是五年。

当时感觉一切都很新奇,喜欢到处交朋友,和很多博主交换了友情链接,也认识了更多的人,比如 Raw 主题和 VOID 主题(都是 Typecho 主题)的作者 AlanDecode、一位当时叫做黑冰但现在已经没了交流的大佬、Single 主题的作者保罗、一个在一开始就敢于承认自己是初中生的同龄人 Kengwang...... 随着我的网络社交圈越来越广,有不少的人开始直接或间接地问到我的年龄。

当时我这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大概是因为有过在其他平台被年龄歧视的经历,所以战战兢兢地告诉其他人自己是高中生,而到我真的变成高中生的时候,我也理所应当第成为了他们眼里的大学生。到现在,那些没有看到这篇文章的老友,应该以为我已经大四了,但事实上,我是一名大一新生。* 没错,2023 年 6 月,我才经历完高考。* 这就是我 2023 前半年近乎失踪的原因。

我想我欠那些曾经或现在在乎我的人一句道歉。三年前,Gaz 帮那个在准备中考的小屁孩认真地考虑高考志愿,现在想起来还是有些内疚,不过他的建议最终确实帮到了今年的我。和我断断续续一直在交流的酚酞,一直把我当作是只小一岁的同龄人,不知道他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会有何想法。

这么多年以来,自从我在互联网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乐土,我的互联网社交圈和我现实生活的朋友圈一直是割裂的。我每次更新 QQ 空间,都会屏蔽掉另一个圈子里的人。这是年幼的我对自我的认同过低导致的,而这个问题一直遗留到了现在。

这个话题似乎变得有些沉重,但其实我自己早就准备好说出口了,只是,像我之前提到的,缺少一个时机。所以,为了让话题变得轻松点,我决定以这样一句话结束这一段:

@Broca,我他妈不是快二十二岁还是个处男的屌丝,老子才刚满 18 岁,虽然没你破得早但也就晚了那么一会而已,懂不懂啊。


我在互联网上的规划#

在以前我是一个很喜欢「画饼」的人,因为那些我想要完成的事物的最终结果在我脑海里呈现出的样子十分吸引我,于是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把我脑海里的画面描绘出来,然后分享给其他人。就比如我曾经在博客里写道我会创作一个名为「Windbell」的 Typecho 主题,并且滔滔不绝地讲了一大堆我的设计想法,但这个主题最终的进度,其实就是新建了一个文件夹。这些事情最终没能实现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学业繁忙,有的是因为在实践之后发现短期的结果与自己的设想背道而驰,还有的纯粹是因为,做着做着就突然停下来了,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

幸运的是,我渐渐地学会了在产生一个新的想法时,先简单地记录在自己的小本子或者手机备忘录里,当自己有时间了,就先试试。如果做出了一点成果,再向别人展示,征求意见,然后继续做,做得差不多了,到了可以试行的程度,再向所有人公布。

这样做的结果是,我创作的东西,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废稿的数量也显著增加,但被曝光的废稿几乎没有了。唯一不好的影响,大概是我更新博客的频率也降低了,不过我也倒是可以开始写其他类型的文章来填补这一缺口。所以总的来说,这种做事方式让我觉得很舒服,最终带来的结果也挺好的。

我希望的是,在 2024 也保持这种处事态度,在自己终于不用忙于高考和繁重的学业之后,我零零散散的 GitHub 贡献图在下一年应该会重回 2022 年一天不落的巅峰,博客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杂草丛生。当然这些都是希望,不算是规划。

真正的规划,我不想说太多,因为就像我刚才说的,我吸取到了「说了却没做」的教训,而接下来的规划也是基于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的。

首先是这个网站,我将不再将它定义为关于我个人的博客,而是由个人维护、产生可传播内容和有价值内容的独立博客,也就是说,我将不允许我自己在这个网站发牢骚,即使是谈论自己的私事,也要点到为止,保持一定距离,尽量正式,像写文章而不是写日记一样对待我在博客上发布的内容。关于这一改变,我其实是受到了 Velas 电波站莫比乌斯的影响,今后网站的定位会渐渐地向这两个网站靠齐。

这也就代表了我将不再允许我自己在这个网站上发布过多有关自己的个人信息,就像是出版书籍的作家,也只会在书记的封面和扉页附上一段简单的自我介绍,读者若想要深入认识这个人,就得读完他 / 她写的书,从文字里认识这个人。

不过我也的确有较为详尽的「自我介绍」的需求,再三考虑之后,我决定再购入一个代表我自己的域名,完全用作个人展示。也就是说,在 2024 年的不久后,我在互联网上的痕迹将会是这样的:

  • 一个新的域名(用作个人展示)
    • 多语言的个人介绍
    • 社交媒体信息
    • 导航,链接所有与我相关的互联网资源
    • 日记,或者是一些闲言碎语
  • www.guhub.cn(用作我在互联网上提供的服务)
    • 中文博客,注重内容产出
    • Web Lab,一些自己做的网页应用

至于那个「新的域名」是什么,我还没有想好。素子帮我选了一个意为「灯塔」的拉丁语单词 Pharus,我自己也挺喜欢的,但后来发现和一个企业的名字重名了,感觉瞬间掉价,于是到现在都在纠结这个域名应该叫什么。

另外我还准备开始写一个名为「入门不精通」的文章系列,介绍不同领域里有意思的学问和门道,但也耗费太多时间深入研究,只是把那些大众会感兴趣的精华部分挑出来讲解。目前我正在撰写第一期文章,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订阅我的博客

好了,喜闻乐见的画饼环节就到此结束。


跨时空对话#

我在去年的年终总结里给今年的自己留下了一些问题。当时我这么写道:

我了解自己,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一定会翻到这个页面,看看今年的自己是怎么写年度总结的,因为我没有办法不找参考写一篇需要调理和格式的文章。所以,我决定仿效莫比乌斯的年终总结,为明年的自己留下几个问题。

虽然我的确翻阅了前一年的年终总结,但原因并非是给这篇年终总结「找参考」,而是看看我在这一年里都干了什么,将两年对比一下。这么看来,我写文章的能力的确有了不少的进步。

那么来看看去年的我都提了些什么问题吧:

关于自爱#

你总是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你能说说自己身上可爱的优点吗?

不开玩笑,看到我给自己留了这么个问题,我的反应是:我去,一年前这个小逼崽子怎么这么自卑?倘若这个人不是我自己的话,我真的想破口大骂。

我依稀记得,2022 年,我终于在一次来得有些突然的争吵中放下了一段断断续续持续了四五年,让我自己也理不清状况的爱恋。那段病态的感情给我的青春期,也大概就是十二岁到十六岁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负面情绪。自卑,因为一个不懂得欣赏我价值的蠢货,在那个缺乏安全感的中学时的心底无限滋生。

或许是我那具未经风雨的大脑的确太过渴望亲密,在我跟朋友们破口大骂那个蠢货,又风轻云淡,甚是潇洒地度过了毫无牵挂的两个月之后,我再次因为另一个蠢货的笑容而沉沦。幸运的是,这次的痛苦只持续了一年,不是因为我长了记性,而是我更加失去理智,对一个不值得的人表白三次。最终,我让他撕掉我写的情书,把那团破碎的信纸放在书桌抽屉的最深处。

又到了 2023 年的夏秋之交,我又遇到了这样一个人,他服过两年兵役,但他健硕的外表中透露着一丝清秀,性格或许是大人和小孩子的融合,好看的皮囊下似乎还藏着好多的故事。我不知道应该如何形容我和他之间的化学反应,我确实被他吸引了,而且不是像前两段感情一样的头脑发热。我推荐他做了 MBTI 人格测试,他的结果是 INFP-T,和我一样。我当时只觉得我和他真是有缘,却没有意识到,他也会和曾经的我一样逃避责任。在一个平常的秋天,淡淡的薄雾中透着红绿灯的光,我换上了我最喜欢的秋装,在那个路口没能等到他。

他没有把我拉黑,但他再也没有回复我发的消息。我不明白是为什么,或许是对他而言十分可怕的社会压力,或许我不明白是最好的。这段美好转瞬即逝,但好处在于,它消逝时远没有那两段感情一般撕心裂肺,只是偶尔会在一个无聊的午后,为我本没有太多精彩的日常增添些许忧伤。

I really thought that one would work out...

或许是物极必反,经历了太多打击我自尊的事情反而让我变得坚强,又或许只是想通了一些事情。任何事物的因果都是极其复杂的,不能将任何失败归咎于某一单一的因素。我和他们没有结果,并不是我不值得被爱,只是有的人害怕出柜,有的人害怕承诺,有的人从未想过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有的人盲目追求一时的快乐,有的人还有自己的伤痛没有愈合。

写到这里,我才意识到自己理解错了题目,我应该回答的是「你能说说自己身上可爱的优点吗?」。好吧,现在改答案也来得及,我的回答是:

老子就是可爱,要个屁的理由。

限制自我的条条框框#

你还认为人类应该摆脱所有的条条框框展现真实的自己吗?就好比你曾经觉得「阳物中心主义」应该遵从原文翻译成「鸡巴崇拜主义」,因为你认为人类营造这种所谓的 “正式感” 只是为了遮掩,名称越是神圣,其掩盖的行径就越是污秽

我其实很想只用一句「Hell yeah!」结束这个问题,但考虑到这毕竟还是一篇正经的总结,我还是得多说几句比较好。

我似乎从来没有在博客谈到过我的道德观,我认为「只要不伤害到任何人的事情都是合乎道德的」。倘若这「条条框框」被去掉之后,没有人会感到不开心、被冒犯,那这件事情当然是可以做的。

不过,我说的「不开心、被冒犯」可不包括「你这种事情不能放到台面上来讲」「学生就要有学生的样子」这种说辞,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我说的条条框框。

我又没有伤天害理,违法违天,我凭什么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关于自我价值#

你如何看待他人的认可?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比起来哪个更重要?

至少对我来说,自我价值的实现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其他人的,当然也不全是依赖于其他人。比如,我写的文章、小说,或者是在未来我可能会制作的游戏,我创作它们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我的想法、传达某种信息,既然谈到「表达」「传达」,必然也离不开信息的接收者,也就是读者、听众和玩家。只有他们理解我想要表达的意思时,我的作品才是有意义的,我的作品有了意义,自我的价值也就实现了。

总而言之,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我,用作品传达想法」,也需要「其他人,理解我作品的内涵」。

不过题目说的是「他人的认可」,这个概念和「被理解」还是有些不同。我认为,被认可是要建立在被理解的基础上的,理解之后感到赞同,才算是认可。对于他人的认可,我认为更多地只是一种「激励」,当 Cakelord 说我是他最喜欢的作者时,那种快乐是很难得的。当然,在 Backrooms 社区里也有一些直言不讳的人称我的某些作品「毫无文学价值」,我倒也不怎么在意,因为他们说得很对啊,我就不是去搞文学的。

我只是一个臭写故事的,一个快乐的土鳖。

你认为什么样的创作才能被称作好的创作?非得要有内涵吗?

我决定把这个问题和上一个问题放在一起回答了,因为我的自我价值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创作所带来的反馈的。

我的答案是「Oh, hell no.」整天纠结内涵和意义未免也太无趣了。我认为只要是有感而发的作品都有它的内涵,那些没有什么深刻内涵,但能让人打心底里感到情绪波动,受到感染的作品,即使是很俗的戏剧,也是有价值的。

唯一我不认可的创作就是那些无病呻吟,为了创作而创作,或者是刻奇的作品。

或许是因为我是个外行人,我不太喜欢给创作分什么高低贵贱,真要分的话,我觉得与其纠结作品的文学价值,不如看看在大众视野下,这个作品收到了多少人的喜欢和赞誉,带来了多少情绪价值。

留给明年的自己#

那就让这种问答成为本博客的传统吧。以下是我给明年的自己留下的问题:

  1. 到你正在写 2024 年的年度总结时,你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
  2. 你对你自己现在的生活满意吗?
  3. 在这一年里你接触到了什么你认为会对你一生产生影响的人或物?
  4. 你一直想做游戏开发,这个目标现在完成得怎么样了?

不完全年度统计#

呼,已经写了这么多字了,换个轻松的话题吧。

2023 年,我一共读了七本书:

  • 《逻辑学入门》- [中] 格桑
  • 《无名之町》- [日] 东野圭吾
  • 《夏天、烟火和我的尸体》- [日] 乙一
  • 《动物园》- [日] 乙一
  • 《索拉里斯星》- [波兰]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
  •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澳] 焦虑线条
  • 《哆啦 A 梦 第 0 集 50 周年纪念册》- [日] 藤子・F・不二雄

是的,我把漫画也算进去了,为什么不算呢?

2023 年,我的 Steam 一共入库以下游戏:

  • 《咩咩启示录》,游戏本体花费约 76 元,DLC 花费 48 元
    好玩,快买
  • 《茶杯头》,一共游玩 37 分钟,原因:太菜
  • 《传送门》,一共游玩 57 分钟,原因:头晕
  • 《传送门 2》,从未启动
  • 《Stray》,一共游玩 27 分钟,原因:死了,你妈
  • 《堆叠大陆》,好玩,除了有些单调之外
  • 《The Survivalists》,冷门而且不好玩
  • 《超阈限空间》,因为暑假一个人在家不敢玩所以断断续续玩了三次才通关
  • 《锈湖》,整个系列都买了但只玩了两部
  • 《Donut County》,有意思,流程短,喜欢可爱风的可以买
  • 《求生之路》,在尸群里准确地痛击室友
  • 《史莱姆农场》,可可爱爱没有脑袋
  • 《Gary's Mod》,刚买,还没玩到精髓
  • 《Draw & Guess》,我一个现充和一群二次元猜日漫

这孩子真败家啊。

2023 年,在高考后,我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减肥。在此期间,我一共吃了约三箱荞麦面,二十来块鸡胸肉,约十朵西兰花,难以计数的苹果、黄瓜、土豆和一氧化二氢;使用炊具约 180 次,八点后出门夜跑共八十公里,居家跳绳约二十万下。最终减肥成功,减掉了约二十千克的体重,并且在进入大学后没有大学反而大吃大喝后没有反弹。

总之就是,明年也要多读书,多玩游戏,多吃饭。


在开始的最后#

没想到这个简单的年度总结,我洋洋洒洒写了一万字,也很感谢你读到这里。

在这个「开始」的「最后」,我用塔罗抽了一张牌来总结我 2023 年的生活,这张牌是「权杖侍从」的逆位。权杖侍从,在我眼里,是一位内心充满热情的学习者,头脑中充满了各种新奇的想法,逆位的权杖侍从显得有些迷失在自己的想法里不知所措了,落实到行动上的与自己所想的又有所出入,这可能来自于自身能力和想法的矛盾。不过,这种矛盾似乎也像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事情,至少就我所观察到的,事情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在这之后,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那就:

新年快乐!

回见!


由于 Giscus 近期出现的一个问题没能被作者及时修复,所以博客暂时没法评论,如果你想的话,可以发邮件或者私信给我,我会把留言的内容放在这里。在此感谢各位认真的留言!

跨年这几天都忙着别的事情没看博客,还是 mikusa 提醒我,我才知道你在年终总结里 @了 Broca 的(笑)。读完了我也只是觉得「原来可乐才大一啊」,稍微有些吃惊。不过,我的日本老师在我毕业时曾对我们毕业生说「当年我毕业时,我的老师说羡慕我们这些学生的年轻,现在轮到我对你们说这句话了」,后面她说了啥我已经记不得了,那我就自作主张地续上一句:「希望你的年轻能给你以后的人生带来无限的可能性。」

最后,祝早日破处!

白洛嘉 敬上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