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trac

極客死亡計劃

不尊重文字的独立博主,胡言乱语的小说家,兴趣使然的神秘学研究者,爱走弯路的半吊子程序员,不务正业的学生,品味小众的游戏爱好者,需要靠早晨一杯咖啡维持生命体征的废物。
twitter

無事升華之癮症

無論是什麼樣的文本,正式的還是非正式的,小說還是非小說,專業的還是業餘的,俗的還是雅的,人們似乎都期待在結尾看到一次對文本內容的主題提升,無論是否適宜。

就比如,一篇寫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章,在結尾多半會提到文化自信。這當然無可厚非,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有的文章,它所表達的思想並不值得一次升華,或者是它本身要表達的內容就足以使人受益,要把這種結尾升華的寫作範式套用到上面去,就會顯得十分別扭,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

可惜的是,大部分人不這麼認為。這樣的一篇文章,作者在得到除了「你可以把語言組織得更有邏輯」之外的建議,很有可能還有「你可以在結尾升華一下」;如果作者真的這麼做了,把文章發表出來,得到的評價裡也可能會有「結尾升華,很好!」之類的讚許。

我本身不是文學專業,對漢語言也沒有什麼研究,所以,關於「升華」的手法能不能通用,我也不能給出什麼好的觀點。但作為一個讀者,或者更廣泛地說,一個信息的接收者和評判者,因為我前文說的「文章」其實也可以換成「播客」「影視」「視頻」等其他的媒介,一些無中生有的升華確實影響了體驗。

這年頭寫文章和做播客的,文字水平基本都超越了大多數人,不過也大多是我這樣的業餘者濫竽充數;在大眾視野下的視頻博主們也極少有文字功底很強的,其中也有不少只靠天賦、靈感和日常積累寫文案的,或許對寫文章沒有太多細緻深入的思考。

當然,我不是說在結尾升華就是「不會寫文章」的表現,我只是在某一天偶然在某一個視頻下讀到了一條稱讚博主視頻的升華內容的評論,覺得那升華實在別扭,所以有了些思考。我相信寫文筆極佳的作者是不會寫出令人感到別扭的內容的

也就是說,我觀察到的現象是,包括我在內的不少業餘者,酷愛在文本的末尾進行升華,把這種手法當作一種必需的模板來使用了,然而自己用得不太對,寫得也不算好,影響了作品的觀感


我想,人們熱衷於升華,也是出於對作品質量的追求。根據峰終定理(Peak-End Rule),作品給讀者的閱讀體驗好與否,主要看中間最精彩的部分,和結尾的部分。如果結尾過於平淡,似乎就會掩蓋掉之前的亮點。小學老師說作文要「虎頭鳳尾」,大概也是這個原因。對於一般的文章,尤其是那些本身不源自作者自己的思考、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而作的文章,它們並沒有令人拍手叫絕的觀點或描寫,就只能在結尾放上一個能讓人產生共鳴的看似精彩的段落,至少不會讓人低看作者的文字功底。

如果從這個角度看,不少人喜歡無事升華的根本原因是寫作目的不純粹和寫作技巧待打磨

所謂寫作目的不純粹,就是指作者寫文章並不是為了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的作者可能是在完成某個任務、參加一個命題的徵文比賽,或者在進行語文考試。不過,這裡提到的寫作都是被動的,也有主動寫作,但目的仍然不純的。我在後室中文維基擔任版主,這是一個多人協作的、共享世界觀的網絡小說平台,站內大多數人都是 17 歲出頭;儘管我們有年齡限制,但還是有不少初中生和高中生,甚至是小學生自己建立起社區進行創作。維基上的很多作品沒有什麼內涵,這對於網絡俗文學來說倒不是什麼問題,但很多作品在構思和謀篇佈局上都有很大問題。他們寫作的目的可能是因為熱愛,也可能是為了在社區內獲得名氣,但無論是什麼,他們很少真的對自己寫的東西有什麼真情實感,只是想讓作品得到更多人的喜歡和認可。因為這樣的目的,他們很少會真正地打磨自己的文筆,追求的更多是「高產」和「高分」。

我舉的例子只是我觀察到最多、感受最深的。其實這種以「為了創作而創作」「為了粉絲而創作」「為了熱度而創作」,而不是「為了思想而創作」「為了想法而創作」「為了信仰而創作」為寫作目的很多,在自媒體平台上能一抓一大把,比如《動物園規則怪談》火起來之後井噴式爆發的各種俗套、沒抓住規則怪談精髓的作品(當然也有很多好作品,不過要少一些就是了),在逗比的雀巢火起來之後各種用福爾摩斯和多啦 A 夢動畫片片段拼成的「搞笑」短片,我自己也因為喜歡某個熱潮而創作過一些質量低下的作品。

我不是在批評這樣的作者,畢竟這樣寫出來的作品的確有不少值得一讀,具有娛樂價值或啟發意義的,作者和讀者也都能從中獲得價值,但它們的質量也的確良莠不齊,和正經寫文章的比不了。

所謂的寫作技巧待打磨,就是指作者不明白什麼時候升華、有沒有必要升華、怎麼升華。我不敢說自己很清楚這個問題的答案,但我自己寫文章時確實有思考過這些問題。我認為,如果寫作的主題與一個更大的主題有著強的關聯,適當的升華可以扣住這個大主題,讓讀者對自己寫的更小的主題有更深的認識。也就是說,儘管升華的目的是應用終峰定理,提升閱讀體驗,但基本的解釋觀點的作用必不可少。如果一段話對讀者理解作者的思想沒有幫助,那就沒有必要寫。

至於升華,在我看來,是多了詞藻和修辭修飾的總結和鏈接。總結是對前文觀點的聚合,鏈接是與相關主題的聯繫。也就是說,升華要和全文內容高度相關,也要和一個更高的主題高度相關。前文提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文化自信」的關係,就是一種適當的升華,這樣的文章往往會提到某種非遺的起源、歷史故事、製作工藝、發展歷程、對國內外的影響以及它的地位和意義,而這些內容都反映了國家從古代到現代的文化,可以用「文化」來進行總結;而「文化」與「文化自信」這個大主題相關,可以進行鏈接,提到認同與傳承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意義;這個主題還能進一步與更高的主題鏈接,可以談到民族情感和家國情懷。

完成了總結和鏈接,幫助讀者理解作者思想的目的就完成了,升華還需要完成它成為鳳尾的意義,這就得靠作者自己的文字功底了。


寫到這裡,我似乎理清楚了什麼是升華、為什麼要升華和要怎麼升華的問題,但實不相瞞,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並非為此,我還有一個自己沒想明白的問題沒回答:一定要升華嗎

我再挪用之前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例子,如果我寫了一篇關於打鐵花的文章,我不能只描寫打鐵花的叹為觀止和表演者的精湛技藝嗎?如果我把這些內容寫到極致,讓沒看過打鐵花的人像是身臨其境一般感受到了打鐵花的美,激起了人們的熱情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那還不夠嗎?我一定得在結尾提到更大的主題嗎?如果我不寫,對讀者的閱讀體驗會有什麼影響嗎?會妨礙讀者理解我傳達的信息嗎?

你可能會說,升華了自然更好 —— 可這樣做的理由是什麼?為什麼會更好?因為文章與更大的主題產生關聯了嗎?但為什麼越大的主題就越好呢?如果真是這樣,我為什麼不能直接寫更大的主題,非要將小主題與大主題關聯呢

如果我再用非遺的例子就沒什麼說服力了,我就換一個小說的例子吧。江戶川亂步有一部叫做《大青虫》的短篇,寫的是一位軍人的妻子,在自己的丈夫因戰爭而失去四肢後仍然細心照顧丈夫,卻發現自己漸漸地對丈夫有了一種奇怪的情感,把近乎無能的丈夫當作自己發洩欲望的工具,到了最後,她甚至看不慣丈夫眼裡有任何人類的眼神,險些失去理智傷害丈夫。在故事的最後,丈夫逃走了,像一隻大青虫一樣扭動身子,一頭栽進了舊井裡。這篇故事的結尾是妻子的想象,在看到丈夫以這樣的姿勢自盡時,他聯想到了一只在樹枝上爬行的大青虫,最後樹枝折斷,大青虫掉到了地上。

在這個想象裡,大青虫和樹枝都有所象徵,樹枝斷裂的這個事件也有所象徵,如果你仔細品味就能感受到。江戶川亂步這個作者很擅長這樣平緩又引人深思的結尾,這樣的結尾對全文做了總結,強調了自己想要表達的想法,但並沒有鏈接到更高的主題。

同樣的這篇故事,換做是其他人寫,尤其是我這樣的業餘者,可能就不會這樣結尾了,很有可能會扯到女性的困境、傷殘者的尊嚴等話題,但事實上,這篇文章就算不升華,也引發了相關的思考,強行升華不僅變扭還顯得累贅,比起鳳尾,更像是畫蛇添足。

由於沒有更好的點子,在結尾處升華似乎又是公認的「好」的寫作技巧,於是大多數人就這麼做了,還能給自己本身沒有什麼思想的文章鑲金邊。甚至說,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從前可能根本沒想過除了結尾升華,可以有其他的收束全文的方式。

不過,寫了這麼多,我想到其他的方法了嗎?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