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覺最近總是在做減法 —— 我刪掉了 Chrome 書籤裡不常用的網站,捨棄了好多之前用過的互聯網產品,移除了博客的後端,甚至還從用了十幾年的全拼輸入法轉到了冷門的雙拼輸入。我意識到自己或許有某種奇怪的「潔癖」,不過這沒什麼好抱怨的,因為一切都在向讓我感到舒服的方向發展。
從繁雜中脫身#
先撣屋內塵#
去年年末我寫了一篇「新时代独立博客走弯路式搭建的最佳实践」,記錄了我是如何又重寫了一次博客的代碼,然後重新捡起寫博客的習慣的。我不乏基本的自知之明,那篇文章起這樣的標題,就是因為我自己確實認為這個走弯路的方法不怎麼聰明,我只不過是選擇了當時令自己最舒服的方案而已。
在過去一個月的使用當中,我遇到了不少問題。由於 Next.js 的緩存機制,我在後端發布新文章之後,前端並不能及時更新,並且還因為 Vercel 構建的問題和我代碼功底的薄弱導致了一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問題。結果就是每次有新文章發布,我都要在各個地方修修補補。跨年當晚,我定時發布了我的年度總結,我還特地提前設置了一個 Cron Job,在文章發布後自動清除緩存,結果前端還是報錯了。於是我在新年的前半個小時修好了 2024 年的第一個 Bug,想起來還挺好笑的。
我最終決定把文章數據都以 Markdown 文件的形式儲存在項目目錄下,畢竟在此之前我也一直在用 Typora 寫博客。在簡單評估了幾個相關的 JavaScript 庫之後我就開始動手了。花了兩三天的時間和一次修 Bug 修到崩潰的工夫就做好了。
現在博客的構建速度比以前快了半分鐘,我要做的也只是把寫好的 Markdown 文件扔進 Git 倉庫,提交 Commit 然後推送,還能水一水 GitHub 貢獻。這麼看來,我之前想要把項目維護和文章發布這兩個流程分開的想法,對於個人博客來說沒有必要,反而提高了成本。事情還是越簡單越好。
這之後我還想過改用 MDX,這樣就能在博客文章裡用 React 組件,能實現不少花里胡哨的效果。不過進一步考慮過後,我放棄了這個想法,因為這樣會讓文章數據的可移植性變差,最重要的是,我寫博客時應該關注文章本身,不需要額外的組件。
自我反思過後,我發覺自己在個人博客這一個項目上花的時間太多,把這些時間節約下來做其他的有意義的事情會更好,畢竟說到底,博客只需要保證基本的編寫和閱讀體驗。
秋闱软月云梳翅#
雙拼作為中文輸入方案已經出現很久了,但使用者不多,我也是最近才了解到。一方面覺得新奇,另一方面也確實覺得雙拼十分聰明且省事 —— 每個字,無論全拼的打法多長多短,都只需要按兩下按鍵就能打出來。
雙拼實際上是對全拼輸入法的一個映射,用戶可以自定義映射方案。我使用的是「小鶴雙拼」,在這個方案中,聲母 sh 被映射為 u,韻母 uang 和 iang 被映射為 l,所以用戶只需要輸入 ul 就能打出「雙」字。
在雙拼的打字方案中,用戶輸入的每兩個字母被認為是一個漢字,這兩個字母中的第一個是聲母,第二個是韻母。零聲母音節的處理有幾個選項,在我選擇的方案中,單字母的零聲母音節需要把同一個字母輸入兩遍(如「啊 (aa)」);如果本身就是兩個字母,就輸入本身;如果是三個字母,就只有 ang 的情況,輸入 ah 即可。
雖然雙拼在一些細節問題和部分常用語快打的情況下不如全拼,比如 xx 不能打出「謝謝」,只能打出「下」,但它對整體打字速度的提升是毋庸置疑的。另外一個我很喜歡雙拼的點是打字時有很強的節奏感,因為每打一個字都需要按兩下鍵盤。如果你也用機械鍵盤打字,大概也會喜歡上這種感覺。
相比五筆輸入法,雙拼的學習成本要低很多。我使用的「小鶴雙拼」還有一段十分有趣的記憶口诀:
秋闱软月云梳翅,松拥黛粉更航安。
快莺两望奏夏蛙,撤草追鱼滨鸟眠。
第一句「秋闱软月云梳翅」中的「秋」可以按下兩次 QWERTY 鍵盤的第一行第一個按鍵 Q 輸入,因為 Q 既是聲母 q 也是韻母 iu。同理,W 對應 w 和 ei,R 對應 r 和 uan,T 對應 (y) ue。以此類推,就可以記住所有的鍵位,再多加練習,一天內就能記住所有的按鍵,一周內能正常打字,至於再往後打字速度會有多大的提升,我不敢說,因為這也只是我用雙拼輸入法寫的第一篇文章。
信從四面八方來#
不久前我發現了一個叫做 Shortwave 的產品,大概是一個 Gmail 的第三方郵箱客戶端。我一開始有些疑惑,不明白為什麼簡單的收發郵件還需要為了用戶體驗做一個全新的客戶端,而且僅限於 Gmail,還真的有人買付費版。
或許是國內外對於電子郵件的需求不同吧。不過,在我上手使用 Shortwave 之後,我的確被它方便的郵件管理方法吸引住了。雖然沒到讓人拍案叫絕的程度,但體驗很舒服。尤其是把所有未讀郵件標記完成後,信箱空空如也的感覺很是讓人滿足。
比較可惜的是,我並不常用 Gmail,但我確實有不少服務綁定了 Gmail 郵箱,沒法徹底棄用。我這才發現我各平台的郵箱地址有些許混亂,如果有能讓我在同一個郵箱收取所有郵件的方法就好了。畢竟郵箱我不常用,不想收郵件時兩頭跑,但在使用一些服務時也離不開,與互聯網上的陌生人交流用郵件也會更舒服。
我一開始的想法是把我最常用的域名郵箱 [email protected] 綁定到 Gmail 上,不過後來發現谷歌的域名郵箱服務是收費的,便放棄了。隨後選擇了一個更合理的方法,就是把另一個郵箱的郵件自動轉發到 Gmail,這樣我就可以在 Shortwave 上管理我所有的郵件了。
本著「少即是多」「能減就減」的原則,我還完全棄用了另一個我不常用且長期缺少維護的服務 ——Feedly,一個 RSS 閱讀器。因為 Feedly 的更新提醒功能和 RSS 轉郵件服務是付費的,我也很少有心每天打開 Feedly 查看我關注的博客有沒有更新。
我改用 Blogtrottr 訂閱 RSS,這個服務可以免費把我訂閱的鏈接的更新內容發送到我的郵箱。雖然看上去有些年代感,但能正常使用。我認為 RSS 不是用來閱讀的,只是起一個更新通知的作用,Blogtrottr 完全可以做到。並且它不需要在我的瀏覽器書籤裡多占一個位置,我只需要在新增訂閱的時候登錄 Blogtrottr,其他時候完全不需要知道它的存在。我就喜歡這種安靜又能幹的。
燃盡的熱情需要清理#
前段時間突然對網絡信息安全感興趣,於是和很多 Geek 一樣,弄了一個自己的 PGP 密鑰對。然後又註冊了 Keybase,一個關注通信隱私安全的即時通訊軟件,可以使用 PGP 加密通信內容。不過,這類通信軟件最大的问题是用戶少,註冊過後我的通訊錄裡一直是空的。仔細思考過後,我才發覺,我並沒有日常信息加密的需求,至少在我的朋友之間沒有;如果陌生人有和我加密聯繫的需求,對方完全可以用我的 PGP 公鑰發送加密的電子郵件給我。我之所以註冊 Keybase,也完全是因為一時興起。
每天我的電腦都會自動打開 Keybase,出現在我的任務欄裡,但我從來沒有用過它,它就這麼占了一个沒用的位置,最後我還是把它卸載了。
之前我還因為有在瀏覽英文網頁時隨時查生詞的需求安裝了 DeepL 客戶端,這樣只要按下 Ctrl+C+C
就可以自動翻譯選中文段。這確實很方便,尤其是我之前在翻譯一篇長文時。不過,當我的翻譯工作完成之後,我就很少再使用 DeepL 了。並且,再遇到生詞時,我也早就習慣了使用其他詞典。
比起偶爾的方便快捷,我更希望我的任務欄不要被應用圖標塞滿,其中有好多我根本就用不到。當我仔細瀏覽我的應用列表時就發現了好一些這樣的軟件,比如用於連接手機螢幕的 scrcpy 和一個可以檢測電腦上安裝了多少 Chromium 內核軟件的程序等,多半是之前一時興起,安裝過後玩過一會就再也沒碰過了。
在簡明中頓悟#
發間微風#
我從 2019 年開始寫代碼做 Typecho 主題的時候,經常能見到「簡潔」這樣的字眼,我也時常給自己的主題打上這樣的標籤,因為大家似乎都喜歡「簡潔」的東西。
可我當時並不清楚「簡潔」的含義,我相信圈子裡其他業餘的設計者也不明白。那時,似乎大家都認為白底黑字,再加上陰影和邊框之類的裝飾,只要沒有花里胡哨的圖案,就算是簡潔了。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叫做 Minimalism(極簡主義,最小化主義)的 Typecho 主題,它的設計名不副實,採用的是爛大街的頂部導航和雙欄佈局,側邊欄還包含了最新评论、最新文章等附加信息。如此平庸的設計居然標榜「極簡主義」,可見作者完全沒有認真思考過。
我之前一直沒能參透「少即是多」的思想。有一位 Bilibili Up 主說的話讓我印象很深刻 ——口號一出現,思考就停止了。儘管從某種意義上,這句話也算得上一句口號,但拋開潛在的羅素悖論不談,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在大家都在吹捧某一概念的時候,這一概念的真正意義就會被弱化,因為未經思考的重複會剝離意義。極簡主義、少即是多這樣的詞句也早就成為了口號,人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實踐它,但忽略了最原本的含義和目的。
如果不是親身體會到「簡單」的舒爽,沒有脫離「繁雜」前的焦灼感形成對比,呼喊簡潔的口號對我而言仍然是空洞的。
我的 C 語言老師時常跟我們強調「模塊化」和「逐步求精」,本質上也是把複雜的事情分成細小的、簡單的部分,這樣在處理每一部分的問題時都會有一種簡單、清晰的舒適感。
這種「舒適感」讓我想到了 Taylor Swift 的 Karma 一曲中的一句歌詞:
Karma is the breeze in my hair on the weekend.
週末時吹過我頭髮的微風。是一種需要操心的事情很少,一身輕鬆,可以專注在一件事上,喝著咖啡或者茶度過一個安靜下午的感覺。
文字不需要裝飾#
最近在讀劉天昭的《毫無必要的熱情》,她的文字最吸引我的是每一句描述都很簡單。如果不經心地讀下去,會覺得像涼白開一樣索然無味;如果帶著一些遐想去讀,簡單的文字能在腦海裡留下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
或許不適用於其他類型的文字,但至少我在寫博客時,也會嘗試實踐「少即是多」的原則。我在重讀這篇文的前半部分時,發現我寫了很多不必要的「了」字,把它們刪掉之後,意思沒有改變,並且變得更加簡單明瞭。
有的時候我覺得某些人的文字(當然也包括以前我自己寫的文字)讀起來十分囉嗦,就算不覺得囉嗦,也覺得平庸,不能從字裡行間看出這個人的個性和素養。我想,其原因之一,就是我和不少人在漢語言的學習中走了彎路,早早地習得了囉嗦的組詞造句方式,沒有刻意地打磨過自己寫的東西。
極簡主義於寫作,不僅優化了表意能力,還能透露出個人的修養。通俗地講,能讓讀者發出「這人的文字讀起來有不一樣的味道」之類的讚嘆。
少攬別人的活#
說到這裡,我又不禁想到,國內有不少軟件和服務總是因為種種原因,給自己的產品裡添加不屬於自身定位的功能。淘寶、拼多多,甚至是網易雲音樂,都有應用內的短視頻功能,也就是說用戶可以在購物軟件、音樂軟件裡刷短視頻,還能在知乎這樣的問答平台裡看直播。
這也是為什麼我對開源軟件更有好感。它們不需要為了商業目的讓程序變得臃腫,能集結社區的力量專門做好一件事,可謂簡單高效。
用一個有些俗套甚至好笑的比喻來說,如果我的電子設備是一座江山,而我是這裡的王,我更希望我手下的幹事各司其職,而不是互相搶活幹。倒不是說多面手不好,只不過分工明確才能保證效率,而且每個人只要做好分內的事就行,大家都覺得舒服。
本想記錄最近做的一些「減法」,但寫著寫著就也有了不少隨想,便順著思緒寫下去了,希望能給你一些想法。